今年春节过后,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处散发,3月中下旬我省南昌市也发现了确诊病例,我市迅速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据调查:疫情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作物受损严重
由于周边县市都相继爆发新冠疫情,我市也对村级、小区、单位进行封闭管理,减少人员、车辆流动。导致原来一些农产品批发大户、销售散户都居家隔离,很少出去卖菜,同时受物流影响,网购农产品,发货渠道受阻,农产品新鲜不能保证,网购销售渠道几乎关闭,网上销售农产品积压。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及大家普遍对疫情恐惧心理,大部分居民处于居家隔离状态,不轻易出门采购,对农产品需要降低。一些蔬菜种植企业和基地由于疫情期间请不到人锄草打药,菜地杂草丛生,虫害严重。还有的蔬菜因请不到人做事,只能任其烂在地里。近期的暴雨天气对蔬菜种植户的影响也较大,据调查:仅张家山街道的杏塘村委的蔬菜基地被水淹了100多亩,等新苗补栽估计得半个多月,严重延误了价格优势期。
二、粮食作物种植效益降低
受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今年农资上涨较快。据调查,今春早稻种子价格与上年增长杂交稻种子持平,每公斤在30元左右,常规稻种子略有下跌,每公斤在9-10元左右;尿素价格每吨2800元左右,上涨约22%,复合肥上涨约18%,每吨2900元左右,钾肥市场供应紧张,每吨2800元左右,上涨约43%;农药草甘膦上涨较大,涨幅达100%以上,其余价格与上年同期上涨约10-20%;农膜和秧盘比上年略有上涨。人工工资也是水涨船高,农资和劳力成本上升、强降雨、倒春寒、病虫害等影响,年粮食作物减产,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生猪产能降低
今年以来,随着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出栏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俄乌战争的影响,玉米饲料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加之前段时间很多养殖户二次补栏亏损较大,不少养殖户对现在的猪价波动呈观望状态,补栏积极性不是很高,影响了生猪产能。新冠疫情对畜牧业的影响还表现在为防控新冠疫情,我市在交通要道设立卡点,不允许外地车辆和人员进入,饲料、活畜禽运输困难,畜禽无法适时出栏和空栏养殖场无法及时补栏,养殖户真是苦不堪言。
四、农民收入降低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停止一切聚餐、集会、办酒席等活动,大量餐馆、饭店的关门歇业和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集体遇冷,制约部分农民的旅游收入增长,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
对于农民而言,疫情当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大家知道,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外出打工就业、发展乡村产业,但目前各地为防控疫情,需要减少人员外出,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农民工就业受到一定要影响。
五、多举措保生产
(一)多举措推进粮食生产
开春之初,我市就制定了《樟树市2022年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意见》,要求牢牢守住89.33万亩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引导农资经销商与市场对接,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调备储备工作。政策引导激励计划整合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社会化服务资金等粮食生产资金3780万元,支持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生产。针对今年农资上涨厉害的情况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市供销社向生产厂家采购农资,按出厂价销售给种粮农民,产生的各种环节费用由政府买单,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目前,全市共落实优质早稻种子1290余吨,化肥1.9万吨,农膜20多吨,农药100余吨,完全可以满足全市农业生产之需。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推进4万亩高标准农田扫尾工作,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4万吨以上。
(二)有效推进“菜篮子”工程
一是保障蔬菜生产。采用“公司+基地+菜农”等发展模式,巩固提升“一乡一园”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全市蔬菜面积和产量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22年一季度樟树市蔬菜种植面积为45890亩,同比增长1.4%,蔬菜产量为67899吨,同比增长1.7%,实现了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二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制定了《樟树市肉羊产业建设整县推进项目2022年度实施方案》,把目标进行具体化,初步确定了27个规模养殖场为项目实施单位;一季度生猪出栏16.55万头、生猪存栏36.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5万头;全市肉牛出栏1.24万头,存栏4.9万头;羊出栏1.25万只,存栏1.58万只;家禽出笼159万羽,存笼265万羽,水产品产量1.2万吨,牛羊禽、禽蛋、水产品均实现稳定增长。
(三)稳步提升特色产业种植。出台了《樟树市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樟树市传承和发展樟头红种植产业实施方案》,2022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5万亩,目前全市新增中药材约24446亩,市村投公司在店下种植九牛草200亩,在阁山农业两区整地300亩,种植九牛草90亩。市园艺场已建成“樟头红”母本园20亩,种植50亩樟头红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全市已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11.0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6.8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7.26万亩,“两品一标”认证数202个。新增油茶营造林完成面积0.27万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