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上下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大抓落实、狠抓项目”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促发展,狠抓执行强落实,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24年1-6月实现农业总产值251613万元,可比增长2.85%。其中:农业产值80562万元,可比增长3.85%;林业产值11086万元,可比增长9.74%;牧业82541万元,可比下降1.06%;渔业产值40178万元,可比增长3.58%,农林牧渔服务业37246万元,可比增长7.53%。
二、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1.稳定粮油生产 开春之初,我市就制定了《樟树市2024年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意见》和《2024年樟树市春耕备耕指导手册》,要求牢牢守住89.33万亩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做好粮食生产宣传培训,同时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与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围绕春耕备耕农民需求,推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引导农资经销商与市场对接,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调备储备工作。2024年我市油菜籽收获面积25.5万亩,产量2.1万吨,完成早稻播种面积50.3万亩早稻预计产量20.3万吨。
2.保障蔬菜供给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进食用菌、青皮冬瓜、藠头、胡萝卜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重点做好经楼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好张家山蔬菜科技示范园、鲁寿蔬菜科技示范园、大桥湾里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1-2季度蔬菜种植面积10.56万亩、产量16.25万吨,新建设施蔬菜面积560亩、改造提升面积210亩。
3、推进中药材种植。继续推进“一带三区”(国道G533樟树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示范带、九牛草产业发展示范区、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一皮”精品展示区、南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展示区)建设,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樟头红陈皮产业发展,鼓励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种植樟头红,目前全市已栽种樟头红11.39万株,折合面积2846.6亩。加强规范化管理,对中药材的种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进行全面技术指导,鼓励各基地进行提升改造,新增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构建中药材种植质量可追溯体系。
4、积极应对灾害天气减损增收。近期的强对流天气气温显著偏低、日照明显偏少、阴雨日数多,导致早稻生育进程偏慢,对早稻孕穗、抽穗扬花和病虫防治不利,影响早稻抽穗灌浆。为防范持续强降水和低温的不利影响,我市气象部门做到提前预警,农业部门派出技术小组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减灾保产工作。
三、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态势
(一)主要畜禽生产趋缓
1.生猪生产趋缓,产量下降。2024年1-6月,樟树市生猪存栏29.04万头,同比下降4.34%;出栏29.64万头,同比下降11.17%;能繁母猪存栏3.1万头,同比下降21.81%;猪肉产量2.45万吨,同比下降11.07%。
2.肉牛和羊生产一减一增,肉产量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末,牛存栏4.12万头,同比下降14.37%;出栏1.82万头,同比下降8.54%;牛肉产量2482吨,同比下降4.51%。羊存栏2.88万只,同比增长10.02%;出栏2.24万只,同比增长8.75%;羊肉产量461吨,同比下降3.54%。
3.家禽生产呈下降态势,禽蛋产量下降明显。2024年上半年末,家禽存栏281.93万只,同比下降19.84%;出栏313.95万只,同比增长0.32%;禽蛋产量5157吨,同比下降4.39%。
(二)主要畜禽产品出栏价格跌宕起伏
1.仔猪价格上涨明显,推动生猪生产呈回暖态势。今年端午节期间生猪出栏平均价格达19元/公斤左右,90公斤以上的二次育肥猪达20元/公斤左右,15公斤左右的仔猪达800元/头左右,环比较上月上涨20%以上,端午节过后,生猪出栏价格有所回落,仍达18.6元/公斤左右。仔猪价格上涨原因:一方面,随着气温回升,猪疫病在逐渐减少,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生猪出栏价格上涨,养殖户看涨情绪较强,补栏需求旺盛。
2.肉牛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养殖积极性受挫。调查显示,当前肉牛价格持续低位震荡,育肥牛平均出栏价格在18元/公斤左右,牛肉市场价格在53元/公斤左右。据了解,肉牛饲养成本在25元/公斤左右,按当前价格计算,出栏一头体重700公斤重育肥牛平均亏损5000元以上,导致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挫。
3.育肥羊出栏价格下滑较大,养殖呈亏损状态。当前育肥羊出栏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盈亏平衡点为22元/公斤。按照一只羊出栏重量47公斤计算,出栏一只羊平均亏损100元左右。
4.肉鸡养殖陷入亏损,公司加农户合作养殖增多。当前肉鸡出栏价格在7.6元/公斤左右,盈亏平衡点为8元/公斤。按照一只鸡出栏重量2.5公斤计算,出栏一只鸡平均亏损1元。部分养殖户改变养殖策略,采取公司加农户合作的养殖模式,与养殖集团签订保价协议,减少因行情波动带来的亏损。
(三)面临的困难问题
1、资金周转压力大,抵押贷款难度高。
在调查中了解到,养殖户面临的较为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据某肉鸡养殖场反映,当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周转不开,因此不得不改变养殖策略,由原来自主经营模式改为公司与农户合作模式,与养殖集团签订保价协议,收益固定在1元/斤左右,由于签订协议,鸡苗、饲料都可以赊用养殖集团的,虽然缓解了资金压力,但养殖收益较小。当前养殖贷款办理审核更加严格,养殖散户很难通过抵押的形式从银行贷款。据某肉牛养殖场反映,随着肉牛价格持续走低,许多散养户纷纷弃养,导致银行之前有些贷款难以收回,因此银行加大养殖贷款的审核难度,避免赖账、坏账的情况发生。
2、生猪补栏压力大,养殖成本上涨。
随着仔猪价格的上涨,生猪育肥户补栏压力增大。2023年末仔猪价格在350元/头左右,目前仔猪价格已经涨到770元/头左右,这意味着,仔猪价格上涨这部分成本将由育肥户承担,养殖盈亏平衡点已达到16元/公斤。
3、价格持续下跌,肉牛销路受阻。
当前肉牛价格延续了2023年的下跌势头,且是持续性下跌,导致养殖户更加急于抛售,甚至出现牛集上卖牛难的现象,养殖户进退维谷。据某育肥牛养殖场负责人介绍,目前牛集上急于售卖的“架子牛”源源不断,价格更是一路走低,肉牛销路受阻,作为经常调运、交易的老养牛人如今也很难判断未来市场走势。
四、当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短缺 目前我市农业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较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处于低水平循环。农村产业不发达留不住人,很多壮劳力都只能外出打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
3、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
4、部分领域的贮藏加工尚处于空白水平
5.品牌竞争意识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品牌竞争上,樟树目前市场上“玉珠大米”“梦湖香米”“赣特水晶米”“鑫莹大米”等,虽获得一些认证与荣誉,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各企业在创建品牌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整体竞争力还不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还没有实现从“好米”到“名米”的华丽转身。
6.农业发展后劲还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投入还不足,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村教育和科技落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村农技力量弱,队伍不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有待提高,产业链延伸有待延长,农产品附加值有待增强。
五、相关建议
1、加大信贷支持,缓解资金压力。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畜禽养殖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专项贷款投放力度,根据养殖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灵活调整贷款项目,稳定畜牧业生产能力。完善畜牧业小额信贷政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减少繁琐手续和等待时间,引导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向畜牧业倾斜,解决众多养殖场面临的贷款难题。对养殖规模较大、信用状况良好的养殖场提高信贷额度,降低养殖场信贷融资成本,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养殖业发展。
通过宏观调控,健全养殖业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猪价、牛价,增加养殖场(户)信心,及时发布价格监测预警信息,引导生猪养殖户科学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帮助养殖户做出合理的养殖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3、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抵御行业风险。
一是引进和扶持养殖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化养殖特色名片,树立标杆养殖企业,以点带面,提高地区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养殖知名度。二是有效发挥规模场的带动能力,促进企业+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养殖模式,促进大中小型养殖场(户)合作共赢。三是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将散户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组织技术培训,帮助散户提高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4.抓特色兴产业 运用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发挥好樟树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用,加快中药材种植、绿色(富硒)等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嫁接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以特色化、品牌化为引领,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