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樟树 / 樟树概况 / 经济发展

樟树市农村经济情况

发布时间:2015-07-13 00:00来源:访问量:
字号:打印关闭
  樟树市有耕地59.1万亩,其中水田51.4万亩、旱地7.7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44.77万亩,有林地21.84万亩,森林覆盖率18.2%,面积构成为“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农业人口38.2万人,农户99940户,农业劳动力197792人。 
    樟树境内地势平坦,河川纵横,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60毫米,平均气温在摄氏17.5度以上,无霜期约272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红薯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经济作物主要有药材、蔬菜、花生等;养殖业较为发达,肉用畜饲养以生猪为主,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市之一。地表水资源丰富,为全省水产养殖十强县市;畜禽生产发展迅速,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之一。境内树木繁阴,“清江红桔”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中外。野生药用植物2400多种,“商州”枳壳、车前籽等为中药佳品,享誉中外。形成了药材、粮食、生猪、水禽、蔬菜、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有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6家和宜春市级5家。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并获1180多万元商品粮基地补助资金;2005年获省委、省政府“出路在工”发展先进县市。2002、2004宜春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市,2003年获宜春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06元,达到3579元。 
    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14.7万亩,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达45.7万吨,同比增长4.3%;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超级稻种植面积达21万亩,粮食作物优质率为95%以上。目前,全市中药材基地面积15.3万亩,1家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支撑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了宜春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2001年至今,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2万亩,并实施了“绿色通道、绿色养老、绿色帮扶”三大绿色工程,林改面积达33.8万亩。全市共建立省级畜禽无公害养殖基地5个(昌傅牧工商公司、临江生猪养殖基地、江西绿环实业有限公司、樟树市虹桥牧业有限公司、樟树市种草养畜示范山羊基地),2005年新增各种生态养殖小区13个(观上龙虎山、观上横里、城北廖洲、城北槎市、临江毛家山、洲上铜江、吴城瓷场、吴城山前、昌傅城头等9个养猪小区,洋湖敖洲家禽养殖小区、阁山台埠水库养鸭小区、吴城塘下养鸡小区、永泰大塘养鹅小区)。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70.16万头,存栏32.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3.06%、1.8%;家禽出笼1670万羽,存笼582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2.8%、1.6%;肉牛出栏4.2万头,肉羊5518头,水产品产量达3.5万吨。2005年省农业厅授予我市为养殖十强县,并有7个乡镇(街道)成为全省养殖百强乡镇。 
    2005年全市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宜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固定资产总额达6亿多元,上交税收8000多万元,联系农户8万多户,形成药材、生猪、家禽、优质水稻、蔬菜、花生等特色产业。全市已建立起乡镇小型科技示范基地26个、村级示范点800多个。涌现种植面积5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205户、连片种植青皮冬瓜50亩以上的基地27个;建立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18个,其中吴城乡5000亩黄栀子基地通过GAP认证。围绕主导农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强化资金、技术、场地、人才管理等服务,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全市已培育各类农产品运销联合体931个,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85%以上农副产品实现外销。全市农产品共获中国名牌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5个、江西省名牌6个、宜春市知名商标9个、绿色食品商标3个。 
    2005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98403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口的48.29%,务工收入达6亿多元;并有2万余人返乡创业,创造产值达8亿多元。2005年,农民人平纯收入增306元,其中来自劳务务工收入就达153.65元。目前全市有近10万人在外务工、4万多人就近务工,今年3月,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市”,劳务输出被誉为“樟树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
微信
微博